我国未来温度变化的统计降尺度预估

被引:4
作者
高红霞
汤剑平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国地面温度; 统计降尺度; 多元线性回归; 多模式集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我国近600个地面测站的逐日温度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的大尺度气候变量,采用基于多元线形回归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对1970-1999年我国1月和7月的月平均地面温度进行了统计降尺度分析,并将统计降尺度模型应用于未来气候情景下,对21世纪3个时段(2010-2039,2040-2069,2070-2099)的地面温度变化进行预估,对比分析了A2排放情景下多个模式的降尺度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在我国地面温度的模拟分析中是合理可用的.对于当前时段的模拟,降尺度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模式对地面温度的模拟效果,并且东部好于西部,平原好于山地,尤其是7月份,当各模式对地面温度的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降尺度方法仍然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对于未来气候情景的预估方面,大部分站点温度都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升温幅度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
引用
收藏
页码:631 / 64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IPCC-AR4模式对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 [J].
江志红 ;
张霞 ;
王冀 .
地理研究, 2008, (04) :787-799
[2]   黄河源区未来地面气温变化的统计降尺度分析 [J].
赵芳芳 ;
徐宗学 .
高原气象, 2008, (01) :153-161
[3]   统计降尺度法对华北地区未来区域气温变化情景的预估 [J].
范丽军 ;
符淙斌 ;
陈德亮 .
大气科学, 2007, (05) :887-897
[4]   SRES A2情景下中国气候未来变化的多模式集合预测结果 [J].
姜大膀 ;
王会军 ;
郎咸梅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5) :777-785
[5]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气候变化的最新情景预测 [J].
姜大膀 ;
王会军 ;
郎咸梅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4) :590-596
[6]   MM5v3多种物理过程不同参数化方案的组合试验——对东亚区域气候模拟 [J].
汤剑平 ;
苏炳凯 ;
赵鸣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754-769
[7]  
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Ⅱ:中国区域气候的可能变化[J].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黄荣辉,Filippo Giorgi.气象学报. 2003(01)
[8]   东亚季风气候未来变化的情景分析——基于IPCC SRES A2和B2方案的模拟结果 [J].
布和朝鲁 .
科学通报 , 2003, (07) :737-742
[9]   区域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英文) [J].
高学杰 ;
赵宗慈 ;
丁一汇 ;
黄荣辉 ;
Filippo Giorgi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6) :1224-1230
[10]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Climatic Change Caused by CO2 Doubling[J]. 王会军,曾庆存,张学洪.Science in China,Ser.B. 19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