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型政治: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权力范式

被引:9
作者
季燕霞
机构
[1]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回应; 回应型政治; 共享发展; 中国经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一般意义上,回应是指利益主体对外部相关情况采取的立场、观点或行动举措。现代政治研究的"回应"源于此,又高于此,它所揭示的是政府与社会基于现实利益矛盾和公共问题的解决而产生的互动现象、关系及过程。回应型政治正是基于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将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公共行动的权力范式。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构建了回应型政治的典型样本,展现其显著特色和经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原则;多层面的政治回应制度;凝聚社会共识的政治技术;包容开放的政治过程。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回应型政治面临诸多新挑战,需要增强政府的政治设计能力,对社会多元利益诉求做出正确的选择;弘扬公共精神,增强社会理性;发展协商民主,完善偏好转换机制;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发挥社会评价的驱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两会是中国治理体制严谨性的充分体现.[N].林卫光;.光明日报.2017,
[2]  
中国民主模式初步成形.[N].郑永年;.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
[3]  
政治科学.[M].(美) 罗斯金;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公共部门管理.[M].(美)格罗弗·斯塔林(GroverStarling)著;陈宪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5]  
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M].金太军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6]   试论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渠道 [J].
董树彬 .
社会科学战线, 2016, (07) :275-278
[7]   公民塑造:国家建构的重点 [J].
褚松燕 .
探索与争鸣, 2013, (06) :40-43
[8]   公民美德:特征及其意义 [J].
吴俊 .
道德与文明, 2009, (02) :89-91
[9]   论责任政府的回应性 [J].
陈国权 ;
陈杰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11) :36-41+126
[10]  
科学认识"新的发展阶段"..包心鉴;.光明日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