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之理打量中国

被引:6
作者
陈金钊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治之理; 法治中国;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D O I
10.14100/j.cnki.65-1039/g4.2015.06.017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用"法治之理"打量中国是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法治之理提升为政治意识形态,用法治话语代替传统的政治话语、用法治思维代替人治思维、用权利思维代替权力思维、用法治方式代替专制、专断方式,改压服的管理为说服的治理,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当成我们观察社会、解决纠纷的主要方法。法治之理是在承认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法治文明所预设的法治价值、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以及法治思维规则等基础塑造的法治世界观。用"法治之理"打量中国就是超越左与右意识形态的纠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2+2 +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用“法治之理”塑造中国法理学 [J].
陈金钊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0 (03) :1-12
[2]   谁也没笑到最后 [J].
王俊良 .
领导文萃, 2015, (04) :78-80
[3]   认同概念的多学科释义与科际整合 [J].
白苏婷 ;
秦龙 ;
杨兰 .
学术界, 2014, (11) :80-90+310
[4]   关于儒学当代意义的新思考——以异于诸时贤之论域的视角立说 [J].
蒋国保 .
学术界, 2014, (11) :52-60+309
[5]   政治资本失衡对民众弱势心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J].
赵书松 ;
文慧洁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8 (06) :1-10
[6]   晚清主流意识形态危机和道统之断裂——以废科举为中心的考察 [J].
张献忠 .
河北学刊, 2014, 34 (06) :38-44
[7]   马克思的现实观与中国道路 [J].
吴晓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0) :4-21+205
[8]   论诺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价值 [J].
刘英杰 ;
魏溦 .
学术交流, 2014, (09) :35-39
[9]   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J].
骆郁廷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4, (08) :102-111+160
[10]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J].
张文显 .
中国法学, 2014, (04)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