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

被引:7
作者
方磊 [1 ]
刘文兆 [1 ,2 ]
李怀有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地形因子; GIS空间分析; 地形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以GIS技术为依托,研究了典型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的地形分布特征。以1∶5万地形图作为信息源,矢量化等高线,并用Hutchinson方法建立DEM(ANUDEM)。从DEM中提取了坡度、剖面曲率和坡长三个地形因子,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丘陵沟壑区相应地形因子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流域50%的面积坡度在9°以下、剖面曲率小于7,这反映出高塬沟壑区地面比较平坦的地形特点。坡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0~150m,其中10m坡长分布最广。这些地形特征信息为砚瓦川流域及同类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基础数据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289 +2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Slope Angle and Slope Length Solutions for GIS[J] . Robert Hickey. &nbspCartography . 2000 (1)
[2]  
Slope Length Calculations from a DEM Within ARC/INFO GRID. Hickey R,Smith A,Jankowski P. 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 1994
[3]  
Estimating theLS factor for RUSLE through iterative slope length pro-cessing of digital elevation data. Van Remortel R,Hamilton M,Hickey R. Cartography . 2001
[4]  
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 朱显谟. 陕西科技出版社 . 1986
[5]   数字高程模型的空间信息不确定性分析 [J].
陈楠 ;
林宗坚 ;
汤国安 ;
李成名 .
测绘通报, 2005, (11) :17-20
[6]  
A new procedure for gridding elevation and stream line data with automatic removal of spurious pits. Hutchinson M F. Journal of Hydronautics . 1989
[7]   基于DEM坡度图制图中坡度分级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汤国安 ;
宋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157-160+192
[8]  
延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 谢红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8
[9]  
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多地形因子空间关联特征研究[D]. 张婷.西北大学 2005
[10]   DEM流径算法的相似性分析 [J].
刘学军 ;
晋蓓 ;
王彦芳 .
地理研究, 2008, (06) :1347-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