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群落类型对土壤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何亚龙 [1 ]
李刚 [2 ]
龙凌云 [2 ]
李红 [3 ]
龚春梅 [2 ]
梁宗锁 [2 ]
胡景江 [2 ]
罗志斌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类型;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8.2 [干旱地区造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农田为对照,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所形成的植物群落对退耕地土壤水分、有机碳、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及其垂直分布特征和退耕地植物的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中,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为6.9%~14.1%,撂荒地和苜蓿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柠条林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0~20cm表层土壤中,有机碳、碳密度和全氮含量较20~100cm变化大;在0~100cm土层,与农田、撂荒地和苜蓿地相比,沙棘和柠条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不同退耕地植物生物量(地上和地下)差异显著,呈现柠条>沙棘>苜蓿>撂荒地>农田的变化趋势。表明退耕过程中草本的恢复对保持土壤深层水分含量有促进作用,而灌木的恢复对保持和增加土壤表层养分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研究
    易亮
    李凯荣
    张冠华
    牛俊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05) : 5 - 9+49
  • [2] 陕北黄土高原降水的变化趋势分析
    刘引鸽
    [J]. 干旱区研究, 2007, (01) : 49 - 55
  • [3]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效应研究——以安塞纸房沟流域为例
    阿守珍
    卜耀军
    温仲明
    焦峰
    杨勤科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06) : 58 - 62
  • [4] 植被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刘守赞
    郭胜利
    王小利
    薛宝民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 529 - 536
  • [5] 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文海燕
    赵哈林
    傅华
    [J]. 草业学报, 2005, (01) : 31 - 37
  • [6]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巩杰
    陈利顶
    傅伯杰
    李延梅
    黄志霖
    黄奕龙
    彭鸿嘉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 2292 - 2296
  • [7] 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安韶山
    刘梦云
    李壁成
    焦菊英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8) : 1429 - 1432
  • [8] 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孔祥斌
    张凤荣
    齐伟
    徐艳
    [J]. 地理学报, 2003, (03) : 333 - 342
  • [9]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
    王国梁
    刘国彬
    许明祥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1) : 1 - 5
  • [10] 陕北黄土丘陵区植被建设中的空间配置及其主要建造技术
    杨光
    薛智德
    梁一民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0, (02) : 136 -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