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成矿规律、矿床模型与找矿方向

被引:58
作者
唐菊兴 [1 ]
张志 [2 ]
李志军 [2 ]
孙燕 [2 ]
姚晓峰 [3 ]
胡正华 [4 ]
王红星 [2 ]
宋俊龙 [2 ]
何林 [5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成都理工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5]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关键词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成矿规律; 矿床模型; 斑岩-矽卡岩型矿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前人研究资料的系统分析,查明了矿石特征,发现了大量自然金、金属互化物,总结了成矿规律,认为成矿主要与晚燕山期侵位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成岩与成矿之间演化时间在1Ma左右,区内矿化具有上铜金下钼的垂向分带特征,矿床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在准铝质-微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岩的侵位、分馏演化过程中,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与白垩纪碳酸盐的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体,在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F1断层)内形成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矿体,由此建立了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的斑岩-矽卡岩-铁氧化物铜金建造"三位一体"矿床模型。结合以上研究,提出矿集区应予以重视的找矿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富铁与铜(金)矿床模型.[D].吕立娜.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 10
[2]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矿石特征研究.[D].王友.成都理工大学.2010, 04
[3]  
The ophiolites of the Tibetan Geotraverses; Lhasa to Golmud (1985) and Lhasa to Kathmandu (1986)..Pearce JA;Deng Wanming;.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London. Series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1988,
[4]   西藏班-怒结合带尕尔穷铜金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志 ;
唐菊兴 ;
陈毓川 ;
李志军 ;
宋俊龙 ;
姚晓峰 ;
杨毅 ;
胡正华 ;
陈伟 ;
王红星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3, 32 (03) :305-317
[5]   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尕尔穷矽卡岩型铜金矿含矿母岩成岩时代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J].
姚晓峰 ;
唐菊兴 ;
李志军 ;
邓世林 ;
丁帅 ;
胡正华 ;
张志 .
地质论评, 2013, 59 (01) :193-200
[6]   班怒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两套侵入岩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Hf同位素特征的指示 [J].
姚晓峰 ;
唐菊兴 ;
李志军 ;
邓世林 ;
丁帅 ;
胡正华 ;
张志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S2) :188-197
[7]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发现罕见金属(Ni-Cr-Fe,Cu-Zn)互化物 [J].
肖渊甫 ;
孙燕 ;
王强 ;
李志军 ;
王瑜亮 ;
张世铭 ;
龚婷婷 ;
何佳乐 .
中国地质, 2012, (05) :1311-1317
[8]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矽卡岩特征及成因意义 [J].
宋俊龙 ;
李志军 ;
姚晓峰 ;
邓世林 ;
张志 ;
胡正华 ;
雷传扬 ;
王红星 .
地球学报, 2012, 33 (04) :703-712
[9]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勘查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J].
王红星 ;
姚晓峰 ;
李志军 ;
胡正华 ;
张志 .
地球学报, 2012, 33 (04) :693-702
[10]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J].
胡正华 ;
丁枫 ;
唐菊兴 ;
李志军 ;
姚晓峰 ;
邓世林 ;
张志 ;
王艺云 ;
王红星 ;
宋俊龙 ;
陈伟 .
地球学报, 2012, 33 (04) :58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