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进展

被引:82
作者
汪正江 [1 ,2 ]
王剑 [1 ,2 ]
江新胜 [1 ,2 ]
孙海清 [3 ]
高天山 [4 ]
陈建书 [5 ]
邱艳生 [6 ]
杜秋定 [1 ,2 ]
邓奇 [1 ,2 ]
杨菲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2]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3]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4]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5]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6]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新元古代; 南华系; 裂谷充填; 南华大冰期; 沉积序列;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5.01.021
中图分类号
P534.3 [元古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新生裂谷盆地开启了新一轮板块构造旋回,至约635Ma,华南扬子陆块走过了一段冰与火的不平坦里程。板溪群沉积期(约820~720Ma),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构造背景下,伴随着三幕重要的火山岩浆事件,沉积了一套裂谷盆地充填序列。板溪晚期,由于Rodinia超大陆主要陆块的裂离(Drifting),伴随着区域性海平面下降,迎来了南华大冰期的长安冰期沉积;实际上,南华大冰期并非严格的"雪球地球",而且期间还存在一个间冰期(富禄间冰期);随后,可能与海平面持续的海侵上超有关,南沱冰期沉积区域展布广泛。由此可见,华南扬子地区晋宁—四堡造山后至南华冰期,沉积序列、事件序列特征明显,阶段性清楚,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基础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2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04 条
  • [1] 扬子地台西缘变质基底演化.[M].耿元生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8,
  • [2] 安徽省岩石地层.[M].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编著;李玉发;姜立富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 [3] 湖南省岩石地层.[M].湖南省地质矿产局编著;张纯臣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 [4] 江西省岩石地层.[M].江西省地质矿产厅编著;刘亚光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 [5] 四川省岩石地层.[M].辜学达;刘啸虎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 [6]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石地层.[M].殷保安; 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 [7] 贵州省岩石地层.[M].董卫平主编;贵州省地质矿产局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 [8] 浙江省岩石地层.[M].俞国华主编;浙江省地质矿产局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 [9] 云南省岩石地层.[M].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编著;张远志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 [10] 中国震旦系.[M].刘鸿允等著;.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