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三角洲储层特征

被引:3
作者
张金亮
沈凤
机构
[1] 成都地质学院
[2] 江汉石油学院
关键词
三角洲; 储层性质; 储集层; 河谷地貌; 储层; 地层; 大磨拐河组; 乌尔逊凹陷; 储层特征; 储集层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乌尔逊凹陷面积2350km2,是在前中生代褶皱基底上形成的断陷盆地。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大磨拐河组中上部,可分为河控三角洲和浪控三角洲两种类型。通过砂体形态、沉积层序、成分与结构及粒度分布,对三角洲储集层的沉积学特点进行了研究。三角洲储集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历史,压实作用导致了早期孔隙度的降低,自生胶结物充填了粒间孔隙,溶解作用产生次生孔隙。储层性质是成岩强度的函数。据影响储层性质的主要成岩事件或成岩相,可将三角洲砂体划为3类储层类型:①碳酸盐胶结型;②压实—充填型;③不稳定碎屑溶蚀型。三角洲砂体的储集特征受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