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重大所有制关系的梳理与重构——兼论“和谐所有制”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5
作者
叶祥松 [1 ]
罗海平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
[2] 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所有制; 国有企业; 市场经济; 和谐所有制;
D O I
10.19361/j.er.2006.02.004
中图分类号
F014.1 [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所有制对分配方式的选择具有约束性,但所有制标准不能凌驾于生产力标准之上。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特定意义上的公有、私有和特定的计划与市场形态都可“和谐并存”,都是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手段”选择。为此不顾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仅仅“为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为公有而公有”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所有制标准不应该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瓶颈”,“和谐社会”的建立更需要“和谐所有制”理论体系作先导。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兼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公有制走向 [J].
周扬明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29-33
[2]  
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再认识.[J].曲兆敏.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02
[3]   论商品经济 [J].
于风村 .
经济研究, 1962, (10) :48-54
[4]  
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J].林子力;.求是.1979, 12
[5]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M].于光远;董辅〓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7,
[7]  
中国理论经济学史.[M].于光远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8]  
反杜林论.[M].(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3,
[9]  
资本论.[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