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探讨

被引:7
作者
李慎茂
陶华
朱凤水
赵慧玭
许研杰
机构
[1]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介入中心
关键词
溶栓治疗; 基底动脉; 临床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基底动脉闭塞经动脉溶栓治疗的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6.0~70.0岁,平均(53.2±9.8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22例;动脉溶栓疗效评价参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先根据出院病历评价患者出院时的短期疗效(住院期间疗效),然后通过电话随访评价患者术后1年左右的长期疗效。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及头晕、眼球震颤、昏迷等症状和双侧Babinski征、闭塞部位、血管再通、血管成形和成形种类等指标之间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短期疗效评价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为2~60d,平均(20±15)d,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27例(包括死亡6例);血管再通良好45例;双侧Babinski(+)38例。在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双侧Babinski(+)、血管再通良好、昏迷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成形患者较球囊成形患者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随访时间1年,失访12例,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15例(包括死亡6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但是其疗效与静脉溶栓相比,孰优孰劣尚无确切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20 / 5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朱凤水
    李慎茂
    缪中荣
    吉训明
    焦立群
    凌锋
    [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7, (05) : 348 - 350
  • [2] 后循环急性血栓形成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究竟有多"宽"
    缪中荣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 (08) : 362 - 365
  • [3] 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急性脑梗塞的初步临床应用
    孟祥辉
    周定标
    李宝民
    许百男
    [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02) : 81 - 83
  • [4] 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金征宇
    张青
    黄一宁
    崔丽英
    杨宁
    刘巍
    潘杰
    高山
    叶健
    徐蔚海
    刘芳俭
    王乐英
    陈君
    戴建平
    [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08) : 48 - 53
  • [5] 脑卒中病人四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罗祖明
    胡万保
    侯小兰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8, (04) : 9 - 11
  • [6]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neurological outcome after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Ezaki, Y
    Tsutsumi, K
    Onizuka, M
    Kawakubo, J
    Yagi, N
    Shibayama, A
    Toba, T
    Koga, H
    Miyazaki, H
    [J]. SURGICAL NEUROLOGY, 2003, 60 (05): : 423 - 430
  • [7] CLINICAL-FEATURES OF PROVEN BASILAR ARTERY-OCCLUSION
    FERBERT, A
    BRUCKMANN, H
    DRUMMEN, R
    [J]. STROKE, 1990, 21 (08) : 1135 -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