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本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BIF)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22
作者
翟明国
Windley
B.F.Sills
J.D.
杨瑞英
韩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Department of Geology
[3]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4] UK
[5]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BIF; 微量元素特征; 鞍本;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89.03.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区围岩和BIF具有完全相同的地球化学性质。BIF有低S、CO2和Al2O3,特别低的TiO2和Zr含量,其REE特征是低的∑REE含量和强的正Eu异常。推测鞍本地区的BIF属于晚太古代陆壳盆地内的化学沉积变质矿床。在沉积过程中,有极少量泥质组分加入,成矿物质与火山活动无明显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鞍山附近“樱桃园组”的构造样式及其时代讨论 [J].
刘如琦 ;
蔡一廷 ;
张宝华 .
地质科学, 1987, (01) :25-38
[2]   弓长岭富磁铁矿床成因的地球化学模型 [J].
李曙光 .
地球化学, 1982, (02) :113-121
[3]  
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张秋生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