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被引:50
作者
刘吉余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黑龙江安达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水力单元; 岩石物理相; 油藏描述; 剩余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了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的国内、国外研究进展及流动单元的概念、各种研究方法和流动单元研究的应用 ,并提出了针对大型陆相油田、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碎屑岩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的层次结构 [J].
焦养泉 ;
李思田 ;
李祯 ;
温显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2) :3-6+12
[2]   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J].
刘吉余 ;
郝景波 ;
伊万泉 ;
张卫东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1) :7-9+97
[3]   储层岩石物理相划分方法及应用 [J].
吕晓光 ;
闫伟林 ;
杨根锁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7, (03) :21-24+78
[4]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一) [J].
Qiu Yinan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CNPC Beijing P R China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2) :43-47+115
[5]   河道储层砂体中隔挡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J].
焦春泉 ;
李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78-81+91+113
[6]   新民油田低渗细粒储集砂岩岩石物理相研究 [J].
姚光庆,赵彦超,张森龙 .
地球科学, 1995, (03) :355-360
[7]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 [J].
熊琦华,王志章,纪发华 .
石油学报, 1994, (S1) :1-9
[8]   岩石物理相研究方法初探─—以辽河凹陷冷东-雷家地区为例 [J].
熊琦华,彭仕宓,黄述旺,魏萍 .
石油学报, 1994, (S1) :68-75
[9]   厚油层非均质特征描述的新方法─—水力(渗流)单元分析 [J].
冯晓宏 ;
刘学峰 ;
岳清山 ;
何劲松 .
石油学报, 1994, (S1) :149-158
[10]  
大庆多层砂岩油田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刘丁曾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