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元古代早期和中期地层的古地磁学测定结果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5
作者
刘椿
王启超
张建中
陈伯延
袁相国
陈惠霞
刘海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河北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
[3] 地质部物探研究所
[4] 地质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元古代; 地质年代; 地质意义; 地层; 古地磁学; 东焦群; 太行山区; 测定结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最近十余年来,我国古地磁学工作者曾对南方震旦纪地层以及北方蓟县的元古代地层做过一些古地磁学测定,并且对某些地质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对再早一些时期岩石的古地磁学研究仍属空白。地球的基本磁场主要起源于地球内部,它的参量必然反映地球的内部特征。按照地磁场的轴向地心偶极子假定,古地磁学的典型研究成果——视古地磁极移动轨迹应与地壳的构造发育演化过程有着内在的联系。太行山区是华北地台中、下元古界一个颇为发育的地区,本文简要报道作者对分布在该区地质年龄约为-2300百万年至-1650百万年的滹沱超群和长城系的古地磁学初步测定结果,并结合太行山区元古代早期和中期的大地构造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震旦亚界.[M].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   长江峡东地区震旦系的古地磁学研究 [J].
李普 ;
刘椿 .
地球物理学报, 1979, (03) :281-288
[3]   我国几个震旦系的古地磁学研究 [J].
刘椿 ;
刘海山 .
地质科学, 1965, (01)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