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病原学确诊的207例儿童麻疹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13
作者
黄辉 [1 ]
邓莉 [1 ]
郑崇光 [1 ]
邓洁 [2 ]
陈冬梅 [2 ]
钱渊 [2 ]
机构
[1]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
[2] 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北京市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
关键词
儿童; 麻疹; 临床表现; 疫苗接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5.1 [小儿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对儿童麻疹临床发病特点的影响,以及婴儿麻疹和儿童麻疹发病特点的差异,以帮助麻疹的早期诊断。方法采集2002至2010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隔离门诊和住院期间经RT-PCR或ELISA法确诊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根据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接种麻疹疫苗组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组。结果①207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麻疹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23例,女84例。年龄0~15岁,其中<8月龄(未达到初免年龄)69例(33.3%),~1岁45例(21.7%)。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54例(≤1岁亚组97例,>1岁亚组57例),接种麻疹疫苗组53例。②接种麻疹疫苗组本市户籍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两组的发病高峰均在4月份。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患儿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5.4%(24/154例),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6.9%(9/5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接种麻疹疫苗组麻疹黏膜斑和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余伴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岁亚组眼部症状发生率高于≤1岁亚组,余临床表现两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发病年龄趋低龄化,同时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麻疹患儿以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或漏种麻疹疫苗的流动人口为主,提示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和对流动人口易感儿童查漏补种,对降低麻疹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19例麻疹病例的临床特征 [J].
李淮 ;
符政远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1, 10 (02) :129-131+135
[2]   1998—2009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J].
王凤双 ;
肖雷 ;
吴殚 ;
冯冉 .
职业与健康, 2010, 26 (22) :2673-2676
[3]   麻疹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及血糖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J].
沈秀娟 ;
尤海章 ;
吴妹英 .
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04) :439-440
[4]   发病于计划免疫月龄前的麻疹110例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探讨 [J].
张尔康 ;
朱素尧 ;
张士红 ;
孟敏 ;
许锁 .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07) :1185-1186
[5]   103例儿童麻疹发病特点分析 [J].
朱飞凤 .
现代预防医学, 2002, (04) :570-571
[6]   检测麻疹IgM抗体对诊断麻疹的意义和麻疹IgM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 [J].
伍稚梅 ;
李秀珠 ;
徐天强 ;
张金芳 ;
许琪 .
中国计划免疫, 2000, (02) :23-25
[7]   我国当前麻疹控制的任务与策略 [J].
于竞进 .
中国计划免疫, 1998, (02) :57-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