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自由基清除剂在急性脑出血的应用研究
被引:24
作者
:
陆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陆磊
孙晓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孙晓江
张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张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蒋青青
陈静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陈静炯
机构
: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来源
:
中国急救医学
|
2007年
/ 05期
关键词
:
自由基清除剂;
自由基;
脑出血;
依达拉奉;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12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对照组110例。治疗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4d为一个疗程。结果在治疗后第14、28天,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提高、治疗组的显效率和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3、7天,治疗组的血清一氧化氮和过氧化脂质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作为自由剂清除剂的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5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J].
陈吉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陈吉相
;
季艳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季艳梅
;
孙圣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孙圣刚
;
陈义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陈义书
.
山东医药,
2007,
(01)
:7
-8
[2]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J].
季艳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季艳梅
;
陈吉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陈吉相
;
孙圣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孙圣刚
.
华中医学杂志,
2006,
(03)
:182
-184
[3]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氧化损害保护作用的研究
[J].
邱晓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邱晓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尹琳
.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
(01)
:38
-40
[4]
实验性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
[J].
高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高飞
;
丁新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丁新生
;
张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张勇
;
顾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顾萍
;
高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高阳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629
-632+685
[5]
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糖代谢、氧自由基及血脑屏障的变化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
[J].
夏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夏鹰
;
陈衔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陈衔城
;
季耀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季耀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任惠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符荣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宫晔
.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2,
(02)
:119
-121+128
[6]
大鼠脑出血模型
[J].
任泽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任泽光
;
吴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吴建中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3,
(04)
:22
-24+65
[7]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 Chen Hallevy,Gal Ifergane,Ella Kordysh,Yuval Herishanu.Journal of Neurology . 2002 (12)
←
1
→
共 7 条
[1]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J].
陈吉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陈吉相
;
季艳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季艳梅
;
孙圣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孙圣刚
;
陈义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陈义书
.
山东医药,
2007,
(01)
:7
-8
[2]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J].
季艳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季艳梅
;
陈吉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陈吉相
;
孙圣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孙圣刚
.
华中医学杂志,
2006,
(03)
:182
-184
[3]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氧化损害保护作用的研究
[J].
邱晓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邱晓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尹琳
.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
(01)
:38
-40
[4]
实验性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
[J].
高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高飞
;
丁新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丁新生
;
张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张勇
;
顾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顾萍
;
高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高阳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629
-632+685
[5]
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糖代谢、氧自由基及血脑屏障的变化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
[J].
夏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夏鹰
;
陈衔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陈衔城
;
季耀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季耀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任惠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符荣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宫晔
.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2,
(02)
:119
-121+128
[6]
大鼠脑出血模型
[J].
任泽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任泽光
;
吴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吴建中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3,
(04)
:22
-24+65
[7]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 Chen Hallevy,Gal Ifergane,Ella Kordysh,Yuval Herishanu.Journal of Neurology . 2002 (1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