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测度研究——兼析辽宁省地区经济影响的分析

被引:10
作者
丁洪福
赵丽洲
机构
[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协调度; 经济增长;
D O I
10.19851/j.cnki.cn11-1010/f.2018.06.038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本文构建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5-2016年间辽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产业协调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辽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平均耦合协调度达到0.747,处于中级协调水平。虽然产业耦合协调度较高,两个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实现深度的融合,无法对辽宁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生产性服务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区域模式差异分析 [J].
于明远 ;
范爱军 .
广东社会科学, 2018, (05) :52-62
[2]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现状评估 [J].
刘亚清 ;
闫洪举 .
城市问题, 2018, (05) :53-61
[3]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J].
唐晓华 ;
张欣珏 ;
李阳 .
经济研究, 2018, 53 (03) :79-93
[4]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基于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J].
席枫 ;
李海飞 ;
董春美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 (04) :151-153
[5]   中国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提升对策 [J].
杜传忠 ;
邵悦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1) :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