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象的生物学及防治初步研究

被引:18
作者
番启山,焦晓品,李生贵,李自飞,张玉元,钟焕祥,杨润惠,王进
机构
[1] 碗町动植物检疫局
关键词
菜豆象; 大豆象; 幼虫; 磷化氢熏蒸; 生物学;
D O I
10.19662/j.cnki.issn1005-2755.1994.03.003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菜豆象Acanthoscelidesobtectus(Say)在碗町室内自然条件下每年发生7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粒内越冬。幼虫4龄,初孵幼虫的蛀入率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对寄主豆粒有明显的选择性。寄主范围较广。室内危害深度可达1m以上,为害造成的损失严重。经高温55℃处理60分钟、60℃处理20分钟、低温-15C处理180分钟各虫态100%死亡。于河沙和草木灰压盖能有效阻止成虫钻入产卵和幼虫钻入危害。草木灰拌种能有效杀死初孵幼虫。花生油、菜油和香茅油滴浸卵死亡率分别是50.7%44.7%和100%;3种植物油拌种防虫的效果显著,其中以花生油的防效最佳,拌种500天后再接虫幼虫,仍未能蛀入,且对豆类的发芽率无影响。磷化氢熏蒸,温度26℃~27℃、48小时,卵、幼虫和蛹100%死亡的浓度分别是0.7721mg/L、0.7615mg/L和1.3340mg/L;温度15℃~20℃、72小时,卵、幼虫和蛹100%死亡的浓度分别是0.4984mg/L、0.3860mg/L和0.7680mg/L。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害虫防治研究入门[M]. 农业出版社 , 王宗楷 编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