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类型

被引:28
作者
李四龙
机构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三教合流; 三教平等; 三教同归; 三教同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929 [宗教史、宗教地理];
学科分类号
010107 ;
摘要
以"三教"统称儒释道,始于北周时期,约公元6世纪中后,中国文化逐渐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势。经过隋唐时期的三教讲论与融通,三教合流在北宋已经大致成型,明代以后则成社会主流思想。本文立足于三教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场与对话策略,归纳了"三教合流"三种不同的类型:三教平等、三教同归和三教同源。儒释道三教,体上会通,用上合流,同归于善,是中国古代社会协调宗教关系的宝贵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民间佛教研究.[M].谭伟伦; 主编.中华书局.2007,
[2]  
六朝道教史研究.[M].(日)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  
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M].饶宗颐讲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M].唐大潮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5]  
佛教征服中国.[M].(荷)许里和(ErichZurcher)著;李四龙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6]  
鲁迅全集.[M].鲁迅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  
唐代三教讲论考..罗香林;..,
[8]  
略论全真道的三教合一说.[J].陈兵;.世界宗教研究.1984, 01
[9]  
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J].任继愈;.世界宗教研究.198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