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中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Ⅰ)——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19
作者
刘宝珺
余光明
徐强
G.Einsele
W.Frisch
刘光华
J.Wendt
A.Wetzel
L.Ratschbacher
H.P.Luterbacher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德国蒂宾根大学地质研究所,德国蒂宾根大学地质研究所,德国蒂宾根大学地质研究所,德国蒂宾根大学地质研究所,德国蒂宾根大学地质研究所,德国蒂宾根大学地质研究所,德国蒂宾根大学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喜马拉雅特提斯; 沉积演化; 被动大陆边缘; 前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9
页数:1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