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额叶皮层对丘脑腹后外侧核痛放电的影响及其与电针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曾玲,胡世风,王小玲,韩冠钰,刘荫仁
机构
关键词
额叶皮层,丘脑腹后外侧核,痛神经元,玻璃微电极,针刺镇痛;
D O I
10.16190/j.cnki.45-1211/r.1995.02.007
中图分类号
R338 [神经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 ; 071006 ;
摘要
共观察41只家兔,引导丘脑腹后外侧核(VPL)痛单位放电,分别刺激额叶皮层、脓神经,电针“内关”透“外关”穴,观察对痛放电的影响。引导痛神经元110个(含痛兴奋神经元95个,痛抑制神经元15个),刺激额叶皮层或腓神经使痛兴奋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痛抑制神经元放电减少,电针两侧“内关”透“外关”穴位后,再刺激额皮层或徘神经,使痛兴奋单位放电抑制、痛抑制单位电活动抑制程度减弱或解除。提示:额叶皮层参与VPL痛放电及电针镇痛的调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辩证地去思考──科学思维的主旋律 [J].
吕国蔚 .
生理科学进展, 1994, (01) :6-10
[2]   刺激额区皮层对中脑网状结构痛敏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及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J].
卢树斌 ;
曾玲 ;
谢惠明 ;
苏承华 .
广西医学院学报, 1988, (03) :5-10
[3]   清醒猕猴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神经元多感觉活动的观察 [J].
刘觐龙 ;
久保田竞 ;
韩湘文 .
生理学报, 1984, (04) :311-321
[4]  
临床神经解剖学基础.[M].[美]皮尔(T·L· Peele) 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等 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