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首都经济圈区域结构与变迁研究

被引:7
作者
于涛方 [1 ]
文超祥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首都经济圈; 环渤海湾地区; 人口普查数据;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4.03.008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通过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就业行业数据,对首都经济圈,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山东、辽宁等省(市、区),进行了区域结构和变迁的研究,定量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论包括:第一,首都经济圈在地域功能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域整体性,首都经济圈的东部沿海地区为制造业主导性,西部地区为服务业主导,中间地带则为采掘业—制造业—高等级服务业混合区带;第二,从内部构成差异性来看,首都经济圈又由若干不同的亚城镇—区域空间单元组成,并且不同的空间单元发展动力各异;第三,从集聚和扩散角度看,首都经济圈发展仍呈现高度的集聚状态,从经济分工角度看,高端服务业、采掘业等空间专门化特征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有一定的均衡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城市人口流动增长的空间类型及影响因素 [J].
于涛方 .
中国人口科学, 2012, (04) :47-58+111
[2]   现今中国区域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其经济地理阐释 [J].
樊杰 ;
洪辉 .
经济地理, 2012, 32 (01) :1-6
[3]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4]   京津冀地区区域结构与重构 [J].
于涛方 ;
吴志强 .
城市规划, 2006, (09) :36-41
[5]  
理论经济地理学[M]. 科学出版社 , 王铮等著, 2002
[6]  
From Core-periphery to Polycentric Development: Concepts of Spatial and Aspatial Peripherality[J] . Andrew K. Copus.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 2001 (4)
[7]  
The new regional map of Europe[J] . Progress in Planning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