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宾兴组织的演变及运作

被引:7
作者
张小坡
机构
[1]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江南; 科举制度; 宾兴; 书院; 清代; 地域观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清代江南宾兴组织经历了不断发展、逐渐完善,最终又被改办的过程。清代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江南宾兴活动一直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道光年间,具有一定财产规模、设有专职绅董的宾兴组织开始集中出现,这是江南社会为重振科举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同治、光绪年间,遭到战火破坏的宾兴组织得以重建,并向市镇层面扩展。宾兴组织创设时的资产多来自捐输,其后以基本金的形式运作,每遇科考之年,提取租息或典息充作宾兴费。受传统政治治理结构的制约,地方绅董负责宾兴组织的日常管理事务,但官府的力量也始终在起作用。宾兴费的发放以本地士子为主,体现出浓厚的地域观念,如何规避发放环节出现的诸多弊端,则成为各宾兴组织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清代江西宾兴组织探析 [J].
杨品优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106-114
[3]   宾兴研究与科举学 [J].
毛晓阳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80-86
[4]   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 [J].
范金民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2) :171-178
[5]  
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M].(日)夫马进著;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商务印书馆.2005,
[6]  
地理学中的解释.[M].[英]大卫·哈维 著;高泳源等 译.商务印书馆.1996,
[7]  
徒邑宾兴征信录....,
[8]  
罗店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