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科植物RAPD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30
作者
王艇
苏应娟
黄超
朱建明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2] 湖北中医学院药学系!武汉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红豆杉科; RAPD; 系统发育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49 [红豆杉、紫杉];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 RAPD)技术分析了红豆杉科 ( Taxaceae)红豆杉属( Taxus)、白豆杉属 ( Pseudotaxus)、穗花杉属 ( Amentotaxus)和榧树属 ( Torreya)的 6种植物 :红豆杉 ( 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南方红豆杉 (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Lemee etLevl.) Cheng et Maire Yew )、白豆杉 ( Pseudotaxus chienii ( Cheng) Cheng )、穗花杉( 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 Pilger)、云南穗花杉 ( Amento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L.K.Fu)和云南榧树 ( Torreya yunnanensis)。经筛选 4组 80个引物 ,其中 1 4个引物的谱带清晰呈多态性。采用 UPGMA法对求出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的结果显示 :( 1 )支持红豆杉属 ( Taxus)内南方红豆杉 (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作为变种的处理方式。 ( 2 )同意穗花杉属 ( Amentotaxus)置于红豆杉科的观点 ,不支持另立穗花杉属独立成科的处理方式。 ( 3)白豆杉应为红豆杉科内一个属白豆杉属 ( Pseudotaxus)。支持榧树族仅包括榧树属的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从化学成分探讨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 [J].
张君增 ;
方起程 ;
梁晓天 ;
陈毓亨 .
植物分类学报, 1996, (03) :282-287
[2]   穗花杉染色体的研究 [J].
管启良 ;
俞仲辂 ;
冯有林 .
云南植物研究, 1993, (04) :385-391
[3]   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白豆杉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J].
马忠武 ;
何关福 ;
印万芬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2, (06) :554-557
[4]  
红豆杉属叶子的表皮特征与分类的关系[J]. 桂耀林,胡玉熹.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74 (03)
[5]  
白豆杉的胚胎发育及其系统位置的商榷[J]. 陈祖铿,王伏雄.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78 (02)
[6]  
双黄酮成分在红豆杉科各属、种中的分布[J]. 马忠武,何关福,印万芬.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5 (03)
[7]  
穗花杉属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及其分类意义[J]. 席以珍.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6 (06)
[8]  
中国红豆杉科花粉形态的研究[J]. 席以珍.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6 (04)
[9]  
木材构造特征在裸子植物系统学中的意义[J]. 周崟,姜笑梅.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92 (05)
[10]  
Nothotaxus or Pseudotaxus .2 FLORIN R. Bot Nat .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