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泡状棘球蚴病

被引:4
作者
蒋次鹏
机构
[1] 兰州医学院
关键词
棘球绦虫; 受染; 包虫病; 包虫囊肿; 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 传染病; AHD; 棉鼠; 房型; 头节; 生发层; 北极狐; 虫卵; 节片; 结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肝包虫病(棘球蚴病或棘球绦虫病)有二型。即单房型和多房型。前型由于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 1786)的幼虫所致,通称包虫囊肿,国内外报道已很多。后一型亦称为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hydatid disease, AHD),一百多年前一直误认是胶样癌。迄至1856年Virchow解剖1例38岁男尸;才首次澄清病因,由一种寄生虫所致;以后被定名为多房性棘球绦虫(E. multilocularis Leuckart, 1856)、泡状棘球绦虫(E. alveolaris Klemm, 1883)。国内仅在青海、新疆和甘肃三省发现。鉴于国内对此病尚认识不足,以致影响诊断和治疗,特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全面综述,以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Cecil-Leab Textbook of Medicine, 3th ed, p. Beason PB et al.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