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耳叶水苋田间发生消长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涛
[1
]
沈国辉
[1
]
平立锋
[2
]
陆保理
[2
]
钱振官
[1
]
温广月
[1
]
甘惠譁
[2
]
王卫平
[2
]
机构: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2]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耳叶水苋;
消长;
规律;
化学防除;
技术;
D O I:
10.19588/j.issn.1003-935x.2010.04.006
中图分类号:
S451.21 [水田化学除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耳叶水苋是上海地区稻田新优势杂草。田间定点观察结果表明,耳叶水苋发生周期长,有两个明显的发生高峰,分别为水稻播种后第1周和第3周。整地后播种前使用草酮、苄嘧.丙草胺或丁草胺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能有效控制耳叶水苋的危害。草酮持效期可达40 d,苄嘧.丙草胺和丁草胺持效期约20 d。对于已经出土的耳叶水苋可选用2甲.灭草松、2甲4氯钠或使它隆进行茎叶处理,适宜施药时期为水稻4~6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5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