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游击型克隆半灌木羊柴对局部沙埋的反应

被引:27
作者
刘凤红
叶学华
于飞海
董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羊柴; 沙埋; 克隆整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不同程度的沙埋是生长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内陆沙丘的植物经常遭遇的事件,沙埋可以改变植物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沙埋对于植物的影响不同。轻微程度的沙埋可以增加植物高度、促进生物量的积累和新生分株的产生。如果沙埋强度不断增加,对植物的影响由正效应逐渐转变为负效应。即超过一定沙埋阈值后,沙埋会削弱植物的生长,甚至影响植物的存活。干旱和半干旱区内陆沙丘中常常生长着许多克隆植物,克隆整合常常可以缓解克隆植物分株所遭受的局部环境胁迫。根茎型克隆植物羊柴(Hedysarumlaeve)是毛乌素沙地的优势半灌木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固沙植物。为了探讨克隆整合的作用是否可以提高沙埋阈值,并有助于羊柴忍受高强度的沙埋,以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轻微程度的沙埋(例如沙埋深度是原始羊柴分株高的10%20%)可以加速羊柴分株的高生长,提高叶片生物量、茎生物量以及整个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高强度的沙埋(例如沙埋深度是原始羊柴分株高的80%100%)会削弱羊柴分株的存活和生长。在与不遭受沙埋分株相连的情况下,羊柴分株遭受沙埋的阈值高于没有分株相连的,而且在高强度的沙埋下,前者(有分株相连的遭受沙埋的分株)比后者(没有分株相连的遭受沙埋的分株)在株高增量、茎生物量、叶片生物量以及地上分株生物量上都要显著高。这暗示着克隆整合提高了羊柴遭受沙埋的阈值并有助于羊柴分株忍受高强度的沙埋。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Inter-ramet water translocation in natural clones of the rhizomatous shrub, Hedysarum laeve, in a semi-arid area of China[J] . Chengyi Zhang,Chi Yang,Xingyu Yang,Ming Dong.Trees . 2003 (2)
[2]  
Clonal integration in Fragaria chiloensis differs between populations: ramets from grassland are selfish[J] . Peter Alpert.Oecologia . 1999 (1)
[3]  
Clonal plasticity in response to rhizome severing and heterogeneous resource supply in the rhizomatous grass Psammochloa villosa in an Inner Mongolian dune, China[J] . Ming Dong,Bao Alaten.Plant Ecology . 1999 (1)
[4]  
Regeneration capacity and carbohydrate reserves in a clonal plant Rumex alpinus: effect of burial[J] . L. Klimes,J. Klime?ová,J. Osbornová.Vegetatio . 199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