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40
作者
李凌
王兴志
方少仙
侯方浩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储层; 碎屑岩;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有太 2、山 2、山 1、盒 8、盒 7五个气层组。对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的研究表明 :该区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的孔隙型、裂缝—孔隙型碎屑岩储层。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为主 ,孔隙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残余孔、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较为发育的微裂缝对储层的储集性影响不大 ,主要改善储层的渗滤性。影响储层储渗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粗粒度和高成熟度的储层具有相对好的物性 ;压实作用、硅质胶结和高岭石胶结充填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 ,埋藏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构造破裂产生的微裂缝亦对储层起到一定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4 / 6+5 +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石油天然气储层地质学.[M].方少仙;侯方浩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