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虫源的致害特性研究

被引:10
作者
吕仲贤
俞晓平
陶林勇
陈建明
郑许松
张启华
黄凤宽
唐健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2] 广西农科院植保所
[3] 中国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褐飞虱;致害性;虫源;
D O I
10.13718/j.cnki.xdzk.1998.05.015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对浙江、广西和云南的褐飞虱致害性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浙江虫源对IR26和Mudgo苗期致害为9级,若虫存活指数大于50,表明仍以生物型Ⅱ为主。广西和云南虫源均能致害抗虫品种IR26,Mudgo,ASD7和RathuHenati,高龄若虫在RH品种上的成活指数分别为70.9和66.7,说明这两个虫源产生了与生物型Ⅰ,Ⅱ和Ⅲ的致害性不同的新致害型。浙江虫源的若虫和成虫对不同抗虫品种的取食选择性有明显差异,成虫嗜食IR26品种,而若虫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云南虫源若虫嗜食ASD7,而成虫则嗜食TN1。浙江和广西褐飞虱将卵产在IR26上,而云南虫源则产在TN1上。表明不同虫源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与其致害性不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期预测 [J].
巫国瑞 ;
俞晓平 ;
陶林勇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4) :26-30
[2]   褐稻虱生物型的研究进展 [J].
吴荣宗 ;
江志强 ;
张良佑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4) :113-120
[3]   我国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初报 [J].
陶林勇 ;
俞晓平 ;
巫国瑞 .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03) :9-13
[4]   广西褐稻虱生物型研究初报 [J].
李青 ;
罗善昱 ;
韦素美 ;
黄润清 ;
师翱翔 ;
黄辉晔 .
广西农业科学, 1991, (01) :29-32
[5]   褐飞虱的生物型及其监测 [J].
巫国瑞 ;
陶林勇 ;
俞晓平 .
病虫测报, 1990, (01) :39-43
[6]   影响褐飞虱猖獗和为害的因素 [J].
巫国瑞 ;
黄次伟 ;
陶林勇 ;
冯炳灿 ;
陈福云 ;
刘少华 ;
叶志长 ;
陆利全 ;
赵有良 .
生态学报, 1984, (02) :157-166
[7]   稻褐飞虱迁飞规律的研究 [J].
程遐年 ;
陈若篪 ;
习学 ;
杨联民 ;
朱子龙 ;
吴进才 ;
钱仁贵 ;
杨金生 .
昆虫学报, 1979, (01)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