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初步研究

被引:7
作者
王卫卫,关桂兰,郭沛新,董文彩,李颖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土所,北京农大生物学院
关键词
豆科植物,根瘤,固氮;
D O I
10.13866/j.azr.1994.04.003
中图分类号
Q949.751.9 [豆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沙坡头地区引进和野生的19属51种豆科植物的结瘤固氮状况进行了调查,除花生(Arachishypoyaea)、三刺皂荚(Gleditsiatriacanthus)铃铛刺(Halimodendronhalodendron)3属3种外,其余48种均能自然结瘤,种的结瘤率为94.1%,其中27种为Allen文献中未记载的结瘤豆科植物。根瘤形态大多数圆形、棒状或指状,形态较为规则,白色黄色者居多,乙炔还原活力测定表明,24.6%为无效根瘤,不同种豆科植物根瘤的乙炔还原活力相差不大,一般活力都较低,乙炔还原活力小于1μmolC2H4/g·h的占检测总数的45.9%,最高者仅为12.08μmolC2H4/g·h,这与新疆地区豆科植物根瘤乙炔还原活力相比相差较大。分析认为引种栽培时间短、水分条件差可能是沙坡头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新疆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调查、分类与应用 [J].
陈文新 ;
吴伯和 ;
骆传好 ;
李季伦 ;
石玉瑚 ;
黄磊 ;
吴祖银 .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06) :22-27
[2]  
新疆干旱地区固氮生物资源[M]. 科学出版社 , 关桂兰等著, 1991
[3]  
生物固氮[M]. 科学出版社 , 尤崇杓等 主编,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