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迷失与农村老人自杀——基于湖北京山J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10
作者
刘锐
杨华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价值迷失; 农村老人自杀; 本体性价值; 社会性价值; 主体性价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农村老人自杀与结构转型、价值迷失有关,其诱因包括为子代着想、家庭矛盾、孤独无力、疾病困扰等。农村老人自杀的背后是农民价值系统的作用。农民价值可分为本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主体性价值。本体性价值是基础,社会性价值是重要补充,它们统一于伦理性的"过日子"实践中,共同受村庄文化网络规范。主体性价值是本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丧失后的伴生物,与现代性进村密切相关。家庭生活伦理性的丧失、村庄生活规范性的弱化造成农村老人本体性价值的坍塌、社会性价值的丧失和主体性价值的被迫选择,使其价值安放出现混乱,自杀成为归宿。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J].
李猛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5) :1-30+243
[3]   代际关系变动与老年人自杀——对湖北京山农村的实证研究 [J].
陈柏峰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4) :157-176+245
[4]   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 [J].
杨华 ;
范芳旭 .
开放时代, 2009, (05) :104-125
[7]   “差序格局”的拓展性理解——行动单位的视角 [J].
吕德文 .
江海学刊, 2007, (04) :118-121
[8]   社会学自杀研究理路的演进 [J].
张翼 .
社会学研究, 2002, (04) :27-42
[9]  
社会学的想象力.[M].(美) 米尔斯;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10]  
一个中国村庄.[M].杨懋春;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