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评价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媒介的监测情况。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等方法监测和调查白纹伊蚊密度,同时对监测和调查所采集的白纹伊蚊样本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阳性结果反应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呈下降趋势。布雷图指数从2002年的11.99降到2008年的4.59,标准间指数从2003年的4.45降到2008年的0.73。但在登革热高发季节,白纹伊蚊幼虫的密度指数仍处于危险的阈值范围;流行年份白纹伊蚊密度高于非流行年份,且密度高峰提前。从采自多个地点的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登革病毒核酸,经分型鉴定为登革病毒1型。结论采用多种方法和密度指标,有利于客观地评估白纹伊蚊的密度及其防治效果,而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监测则有助于对登革热流行趋势的评估和防控策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