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纵向分布规律
被引:17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蔡进功
机构:
[1] 石油大学,石油大学,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北京,北京,山东东营
来源:
关键词:
次生孔隙;
纵向分布;
成因;
沾化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以及储层物性等数据 ,研究了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的纵向分布规律。在小于 190 0m的深度 ,砂岩的孔隙主要为压实和胶结之后的原生粒间孔隙 ;在埋深达 190 0m以后开始出现少量次生孔隙 ,在 190 0~ 2 2 0 0m深度范围形成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带 ;大量的次生孔隙出现在 2 2 0 0~ 35 0 0m的深度段。 2 0 0多口井 15 0 0 0余个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变化关系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次生孔隙主要为长石溶蚀成因 ,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是次要的 ,这是由有机酸对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的化学反应自由能所决定的。有机酸溶蚀长石的化学反应自由能(- 15 4 4 9~ - 17 92kJ/mol)低于溶蚀碳酸盐 (46 89kJ/mol)。在 2 2 0 0~ 35 0 0m深度 ,沾化凹陷烃源岩成熟产生大量有机酸和泥岩中的粘土矿物迅速脱水是产生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的直接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86 / 29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