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纵向分布规律

被引:17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蔡进功
机构
[1] 石油大学,石油大学,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北京,北京,山东东营
关键词
次生孔隙; 纵向分布; 成因; 沾化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以及储层物性等数据 ,研究了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的纵向分布规律。在小于 190 0m的深度 ,砂岩的孔隙主要为压实和胶结之后的原生粒间孔隙 ;在埋深达 190 0m以后开始出现少量次生孔隙 ,在 190 0~ 2 2 0 0m深度范围形成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带 ;大量的次生孔隙出现在 2 2 0 0~ 35 0 0m的深度段。 2 0 0多口井 15 0 0 0余个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变化关系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次生孔隙主要为长石溶蚀成因 ,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是次要的 ,这是由有机酸对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的化学反应自由能所决定的。有机酸溶蚀长石的化学反应自由能(- 15 4 4 9~ - 17 92kJ/mol)低于溶蚀碳酸盐 (46 89kJ/mol)。在 2 2 0 0~ 35 0 0m深度 ,沾化凹陷烃源岩成熟产生大量有机酸和泥岩中的粘土矿物迅速脱水是产生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的直接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86 / 2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成岩史恢复及成岩模式建立 [J].
吴富强 ;
李后蜀 ;
胡雪 ;
刘家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6) :1-5
[2]   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储集性研究——以胜利油区沾化凹陷埕913-埕916井区沙三段为例附视频 [J].
田景春 ;
付东钧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4) :366-370
[3]   胜利油区深部砂岩储集层类型及特征 [J].
蔡进功 ;
谢忠怀 ;
刘宝军 ;
王宏宇 .
石油学报, 2001, (05) :34-37+4
[4]   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沉积特征及与储层物性的关系——以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为例 [J].
曹辉兰 ;
华仁民 ;
纪友亮 ;
胡文 ;
张善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2) :222-229
[5]   济阳坳陷沾化东区块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 [J].
程本合 ;
徐亮 ;
项希勇 ;
穆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2) :238-244
[6]   渤南油田三区沙三段4砂组成岩作用与储集层孔隙关系研究 [J].
王志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37-38+14
[7]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温度、压力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关系 [J].
苗建宇 ;
祝总祺 ;
刘文荣 ;
卢焕勇 .
石油学报, 2000, (03) :36-40+108
[8]   济阳拗陷砂岩次生孔隙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苗建宇 ;
祝总祺 ;
刘文荣 ;
卢焕勇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154-158
[9]   水介质的化学性质和流动方式对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 [J].
袁静 ;
赵澄林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60-63+4
[10]   罗家地区沙河街组储集层成岩相与储集特征 [J].
陈小龙 ;
庄博 ;
张秀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6)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