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21
作者
孙存华
李扬
贺鸿雁
杜伟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藜; 光饱和点; 表观光量子效率; CO2补偿点; 阳性耐荫植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11 [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5月中旬选取典型晴天用L 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藜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倒数第3~5片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8:30左右,P n达到9.34μm o l CO2.m-2.s-1;第2个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P n为4.26μm o l CO2.m-2.-s 1.造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孔调节.在400μm o l.m o-l 1CO2浓度下藜的光饱和点(LSP)为1 350μm o l CO2.m-2.-s 1左右,光补偿点(LCP)为22.5μm o l CO2.m-2.-s 1左右;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35μm o l CO2.m o-l 1photons.二氧化碳饱和点(CSP)在976μm o l CO2.m o-l 1左右,二氧化碳补偿点(CCP)在40μm o l CO2.m o-l 1左右,羧化效率(CE)为0.113 2μm o l CO2.m-2.-s 1.说明藜是一种具有较强耐荫能力的C3型阳性植物.
引用
收藏
页码:416 / 4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J].
孙存华 ;
李扬 ;
贺鸿雁 ;
孙东旭 ;
杜伟 ;
郑曦 .
生态学报, 2005, (10) :2556-2561
[2]   三角叶滨藜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J].
何晓兰 ;
侯喜林 ;
吴纪中 ;
刘桂华 ;
钦佩 ;
朱卫民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15-19
[3]   山东省常见藜科植物叶蛋白研究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J].
张学杰 ;
李法曾 ;
宋葆华 ;
徐卉 .
草业学报, 2000, (04) :59-62
[4]   模拟干旱诱导对藜抗旱力的影响 [J].
孙存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1) :18-20
[5]   中药蒺藜类药源及商品调查 [J].
师勤 ;
余伯阳 ;
徐珞珊 ;
徐国钧 .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12) :5-7+57
[6]   中国东北草原植物中的C3和C4光合作用途径 [J].
殷立娟 ;
王萍 .
生态学报, 1997, (02) :3-13
[7]   马蹄金与匍茎翦股颖光合生理生态的比较研究 [J].
王义彰,吴晓东,周守标,朱盛东 .
草业学报, 1994, (04) :1-6
[8]   盐分对碱蓬幼苗离子含量、甜菜碱水平和BADH活性的效应 [J].
刘家尧 ;
衣艳君 ;
赵可夫 .
植物学报, 1994, (08) :622-626+580
[9]  
中国盐生植物[M]. 科学出版社 , 赵可夫, 1999
[10]  
植物生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潘瑞炽,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