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早—中二叠世生物礁建造特征

被引:13
作者
田树刚
范嘉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礁; 早—中二叠世; 控制因素; 造礁作用; 东昆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8 [矿物分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造礁群落演替、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升降等方面,结合大地构造引起基底沉降的证据,论述了东昆仑早—中二叠世生物礁的建造特征。东昆仑生物礁中包含6种造礁群落,各群落生物组成和结构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4个生物礁发育阶段中群落演替关系显著。礁相地层中可识别SB1层序界面1个和SB2界面4个,可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层序的沉积相序显示清晰,按曲线形态将海平面升降归为4个周期。据区域地层和相分布资料反映的古地理环境变迁,推论出石炭纪至早—中二叠世造礁期柴达木地块与羌塘地块间聚合离散的4个构造期。东昆仑生物礁的生长发育与造礁群落的演化阶段、海平面升降周期和大地构造期彼此吻合,证明生物礁建造与各控制因素间具密切制约关系。海西中—晚期柴达木地块与羌塘地块的开—合转换,为生物大规模造礁创造了长期稳定的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4+289 +289-29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生物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识别特征 [J].
范嘉松 ;
张维 .
岩石学报, 1985, (03) :45-59+97
[2]  
Phanerozoic reef evolution: Basic questions and data base[J] . Erik Flügel,Erentraud Flügel-Kahler.Facies . 19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