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优良家系主要生长性状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被引:6
作者
郑仁华
邱进清
沈荣贞
曾粼祥
郑作孟
黄春华
沈卫南
赵世荣
机构
[1]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
[3] 福建省莱舟林业试验场
[4] 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
[5] 福建省福州树木园
关键词
杉木;优良家系;遗传距离;综合评价;
D O I
10.13428/j.cnki.fjlk.1998.03.013
中图分类号
S792.27 [洋槐];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对112个杉木优良家系的主要生长性状,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法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40个高产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71.5%,能显著提高增益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马尾松种源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J].
傅玉狮 .
福建林业科技, 1996, (01) :1-5
[2]   群众杨改良杂种一代优势及无性系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J].
王克胜,李淑梅,佟永昌,韩一凡,任建中,郑智礼 .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02) :119-126
[3]   木麻黄数量性状主成份遗传距离分析 [J].
廖毕荣 ;
朱配演 ;
黄家彬 ;
梁一池 ;
郭文龙 ;
郑玉扬 .
福建林业科技, 1992, (02) :1-7
[4]   黑荆树25个地理种源遗传距离的分析 [J].
张庆华 ;
黄文銮 ;
张毅 .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05) :492-498
[5]   侧柏地理种源遗传距离的初步研究 [J].
梁一池 ;
陈祖松 ;
陈伯望 ;
张定一 ;
洪俊溪 ;
施西文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87, (02) :57-66
[6]   小麦亲本材料的遗传距离分析 [J].
王淑俭 ;
于集体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86, (01) :1-10
[7]   冬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J].
毛盛贤 ;
刘来福 ;
黄远樟 ;
冯新芹 .
遗传, 1979, (05) :26-30
[8]   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 [J].
刘来福 .
遗传学报, 1979, (03) :34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