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杨建波 [1 ,2 ,3 ]
彭东海 [1 ,2 ]
覃刘东 [1 ,2 ]
魏春燕 [1 ,2 ]
杨丽涛 [1 ,2 ]
李杨瑞 [2 ,3 ,4 ,5 ]
机构
[1] 广西大学农学院
[2]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5] 广西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甘蔗/大豆间作; 宿根蔗; 固氮酶活性; 氮素积累; 蔗茎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6.1 [甘蔗];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应用甘蔗/大豆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以单、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为主因素,以ROC22、B8和GT21 3个甘蔗品种为副因素,比较低氮条件下不同处理间甘蔗的产量、氮素积累及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低氮条件下,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宿根蔗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和9.0%40.5%,而不同处理间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茎、叶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其中ROC22茎、叶中的固氮酶活性增幅最大,分别提高了59.35和0.98~1.89 nmol C2H4/g FW·h。除分蘖期间作处理B8叶片的全氮含量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显著提高18.8%和35.2%外(P<0.05,下同),其他品种叶片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伸长期时,间作处理下蔗茎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较单作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ROC22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35.0%和81.1%。【结论】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可明显提高宿根蔗的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其中以GT21间作大豆的增产效果最佳。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间作大豆对甘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和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D].彭东海.广西大学.2014, 01
  • [2] 甘蔗-大豆间作和减量施氮对甘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杨文亭
    李志贤
    赖健宁
    吴鹏
    章莹
    王建武
    [J]. 作物学报, 2014, 40 (03) : 556 - 562
  • [3] 甘蔗/木薯间作系统中氮素的固定与转移
    周晓舟
    李杨瑞
    杨丽涛
    [J].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02) : 199 - 206
  • [4] 甘蔗//大豆间作和减量施氮对甘蔗产量、植株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杨文亭
    李志贤
    舒磊
    王建武
    [J]. 生态学报, 2011, 31 (20) : 6108 - 6115
  • [5] 甘蔗间种菜用大豆对甘蔗产量、品质及间种后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
    孟庆宝
    方锋学
    刘海斌
    汪淼
    翁梦苓
    周艳霞
    张旭升
    孙立
    黄芳
    蒋洪涛
    [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24) : 169 - 173
  • [6] 甘蔗/大豆间作减量施氮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李志贤;王建武;杨文亭;舒迎花;杜清;刘丽玲;舒磊;.应用生态学报.2011, 03
  • [7] 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余常兵
    孙建好
    李隆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1) : 1 - 8
  • [8] 甘蔗器官固氮酶活性及其对接种固氮菌的响应
    林丽
    张新成
    李杨瑞
    梁俊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28 (12) : 2472 - 2477
  • [9] 不同甘蔗品种茎尖组培苗的固氮能力比较
    王伦旺
    李杨瑞
    何为中
    贤武
    梁俊
    谭裕模
    [J].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01) : 99 - 102
  • [10] 以茎尖组培苗检测甘蔗体内内生固氮菌的固氮活性
    王伦旺
    李杨瑞
    何为中
    贤武
    梁俊
    谭裕模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01) : 65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