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政策效应评估——以合肥经济圈为例

被引:7
作者
刘奕豪 [1 ]
张海峰 [2 ]
梁若冰 [2 ]
机构
[1] 纽约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合成控制法; 绝对趋同检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提供一些政策意见。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区域经济β趋同的空间计量检验 [J].
张可云 ;
王裕瑾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1) :89-96
[2]   合肥经济圈的构建及其经济辐射效应 [J].
张莞玲 ;
吴飞 .
经营管理者, 2014, (35) :156-157
[3]   中国房产税试点的效果评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 [J].
刘甲炎 ;
范子英 .
世界经济, 2013, 36 (11) :117-135
[4]   基于引力模型的合肥经济圈空间结构的研究 [J].
罗宣 ;
吴云 .
对外经贸, 2013, (02) :75-78
[6]   区域市场的行政整合与经济增长 [J].
王贤彬 ;
谢小平 .
南方经济, 2012, (03) :23-36
[7]   经济圈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基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数据 [J].
苏红键 ;
赵坚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8) :36-46
[8]   政治环境与经济发展——以海峡两岸关系的演进为例 [J].
余静文 ;
王春超 .
南方经济, 2011, (04) :30-39
[9]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J].
王小鲁 .
经济研究, 2010, 45 (10) :20-32
[10]   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增长 [J].
王贤彬 ;
聂海峰 .
管理世界, 2010, (04) :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