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口附近沙丘的成因

被引:3
作者
曲希玉
刘立
高福红
王安平
曹林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3] 长春
关键词
沙丘; 石英表面特征; 图们江口;
D O I
10.16028/j.1009-2722.2002.06.002
中图分类号
P737 [海洋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图们江口沙丘沙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 ,其次为岩屑和黑云母。沙的平均粒径为 2 .1 6~2 .1 8 ,相当于 0 .2 2 mm,标准偏差为 0 .55~ 0 .59,偏度为正偏 ,峰态以中等至窄峰态为主。磨圆程度较差 ,以次棱角状—次圆状为主。石英表面主要发育有碟形坑、三角痕、麻坑以及贝壳状断口等机械作用痕迹 ,还发育有溶蚀沟、硅质球沉淀、硅质磷片和硅质薄膜等化学作用痕迹。上述特征表明 ,图们江口沙丘为经过风沙再次改造作用的海滩沙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1 +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图们江流域水文气象特性分析 [J].
高文义 ;
朱春芳 ;
王雨双 .
吉林水利, 2000, (12) :22-24
[2]   海岸、内陆沙漠与大陆架砂质沉积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的对比研究 [J].
陈方 ;
朱大奎 .
地理学报, 1999, (02) :40-47
[3]   图们江地区的气候环境 [J].
丁立 .
吉林气象, 1997, (04) :9-11
[4]   我国内陆沙漠与海岸沙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的对比研究 [J].
吴正 .
中国沙漠, 1995, (03) :201-206
[5]   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J].
吴正 ;
吴克刚 .
地理学报, 1987, (02) :129-141+193
[6]  
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研究.[M].吴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95,
[7]  
扫描电镜在地质上的应用.[M].陈丽华等著;.科学出版社.1986,
[8]  
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M].刘宝;曾允孚主编;.地质出版社.1985,
[9]  
石英砂表面结构模式图集.[M].王颖;[加]迪纳瑞尔(Deonarine;B·) 著.科学出版社.1985,
[10]  
沉积物和沉积岩的成因.[M].()W.V.恩格尔哈特著;王东坡等译;.地质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