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鉴定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22
作者
姜国建
于仁诚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4] 青岛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一氧化氮合成酶; 白斑综合症病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5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蓝 (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 ,对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 ,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 瓜氨酸法对比 ,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 ,iNOS活性在 1 2h内有上升趋势 ,实验 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 ,至 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 ,被脂多糖 (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 ,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 :实验 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 ,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 ,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 ,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 ,iNOS能够作为反映对虾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42 / 3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短沟对虾和斑节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J].
叶星 ;
郑清梅 ;
白俊杰 ;
劳海华 ;
简清 ;
罗建仁 .
海洋与湖沼, 2003, (05) :533-540
[2]   对虾免疫防御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抗菌肽 [J].
李雷 ;
王金星 ;
康翠洁 ;
赵小凡 ;
相建海 .
海洋与湖沼, 2003, (02) :217-223
[3]   核酸斑点杂交分析法检测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 [J].
史成银 ;
宋晓玲 ;
黄倢 ;
杨丛海 .
海洋与湖沼, 1999, (05) :486-490
[4]  
Neuronal NADPH diaphorase is a nitric oxide synthase .2 Hope BT,Michael GJ,Knigge KM,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