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输入到文化自信——中外文化交流的历程及其启示附视频

被引:17
作者
万欣荣
机构
[1]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文化自信; 意识形态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5 [对外文化交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化交流成为全球治理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国与国之间必不可少的活动,在文化的交融与博弈下,文化差异性以实际利益冲突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中国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出超"、被动输入、"入超"三个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趋势加强,各国文化交融与博弈愈加频繁和深入,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平衡格局。历史与现实发展告诉我们,文化自信本质上是解决人心所向的问题,国家认同的关键在于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立文化自信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观点和理念的提出,更是体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和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5+92 +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试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J].
徐成芳 ;
罗家锋 .
政治学研究, 2012, (06) :19-29
[2]   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 [J].
薛晓源 ;
刘国良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1) :44-55
[3]   全球治理引论 [J].
俞可平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 (01) :20-32
[4]  
世界秩序[M]. 中信出版社 , 基辛格, 2015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 , 习近平, 2014
[6]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新华出版社 , (美) 亨廷顿, 2009
[7]  
硬权力与软权力[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约瑟夫·S·奈(JosephS.Nye)著, 2005
[8]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许纪霖著, 2003
[9]  
罗素文集[M]. 改革出版社 , (英)罗素(BertrandRussell)著, 1996
[10]  
历史与阶级意识[M]. 商务印书馆 , (匈)卢卡奇(Lukac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