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股骨头坏死修复过程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2
作者:
吕智
刘小丽
卫小春
董天华
徐耀增
机构:
[1]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2] 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
[3] 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 山西 太原
[4] 山西 太原
[5] 江苏苏州
来源: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修复;
D O I:
10.13795/j.cnki.sgkz.2001.06.016
中图分类号:
R681.8 [下肢骨];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了解股骨头坏死后的修复过程。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32只,3只为正常对照,余29只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例股骨头坏死,右侧作为自身对照.术后24、48h、1w各处死3只,2、4、8、12w各处死5只,观察有关指标。结果:(1)X线表现;2w组两侧股骨头密度无差异,4w后手术侧股骨头骨密度增高。(2)骨密度测定:8w后手术侧股骨头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侧(P<0.01).(3)组织学观察:24h组两侧镜下结构均无明显异常,48h后手术侧股骨头出现骨髓组织坏死,1w后骨陷窝大部分空虚,原始间充质细胞和毛细血管从活骨一侧增生,向死骨部侵入,替代坏死的骨髓组织,4w以后逐渐出现间充质细胞在死骨表面分化成成骨细胞,形成新骨,8w以后修复反应遍及整个股骨头,骨小梁增宽。(4)四环素荧光标记;死骨无荧光标记,4w以后修复区出现强的荧光标记.(5)骨组织形态记量:4w后手术侧股骨头的TBV和MTT均较对侧显著增高(P<0.01)。结论:通过以上结果可以认为这一模型是成功的,而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坏死修复的过程,用兔作坏死模型,比较经济,利于大批观察.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3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