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小流域次降雨径流深预报模型

被引:8
作者
王浩 [1 ]
张光辉 [1 ,2 ]
张永萱 [1 ]
耿韧 [1 ]
栾莉莉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小流域; 次降雨; 径流深; 预报模型; 黄土高原;
D O I
10.16843/j.sswc.2015.05.006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建立结构简单、计算方便的小流域次降雨径流深预报模型,收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Ⅰ、Ⅱ、Ⅲ、Ⅴ副区和高塬沟壑区57个小流域2 424场次降雨径流资料,用1 700场(70%)降雨径流资料分析影响次降雨径流深的流域特征因素和降雨因素,筛选出影响小流域次降雨径流深的主要因子,并基于以上主要因子建立小流域次降雨径流深预报模型,利用剩余的724场(30%)降雨径流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流域面积、流域狭长度、次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小流域次降雨径流深的主要因子;基于这4个因子建立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小流域次降雨径流深预报模型,模型效率系数>0.542,模型验证的效率系数>0.410。所建模型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获取,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实用性,对于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规划,特别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流无量纲模型 [J].
周玲微 ;
雷廷武 ;
武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1) :54-60
[2]   国内主要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评述 [J].
王占礼 ;
黄新会 ;
牛振华 .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04) :28-33
[3]   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统计模型 [J].
蔡强国 ;
刘纪根 ;
刘前进 .
地理研究, 2004, (04) :433-439
[4]   黄河中游流域地貌形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 [J].
卢金发 .
地理研究, 2002, (02) :171-178
[5]   晋西黄土区小流域场暴雨径流泥沙模型研究 [J].
毕华兴 ;
朱金兆 ;
张学培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6) :18-23
[6]   黄丘一区一次降雨条件下的产流产沙计算 [J].
田永宏 ;
郭玉梅 ;
张庆伟 ;
马小哲 .
中国水土保持, 1997, (02) :18-22
[7]   黄土地区小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研究 [J].
李占斌 .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996, (03) :177-183
[8]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模型 [J].
蔡强国 ;
陆兆熊 ;
王贵平 .
地理学报, 1996, (02) :108-117
[9]   黄土地区一次暴雨产沙数学模型的研究 [J].
曹文洪 ;
张启舜 ;
姜乃森 .
泥沙研究, 1993, (01) :1-13
[10]   陕北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模型的研究 [J].
王孟楼 ;
张仁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0, (02)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