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的专利能力评析

被引:5
作者
魏琼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关键词
高铁装备制造; 专利能力; 技术创新; 风险防范;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8.04.011
中图分类号
F426.47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分析24家典型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企业专利能力的总体现状发现,高铁装备制造业投资主体单一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培养和提升专利能力的基础缺失;专利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匮乏,使其难以有效预防和应对专利侵权方面的风险;专利所属技术领域的集中度较高,加上缺失海外专利布局及行业专业预警,使其与国外申请人的专利发生冲突而陷入海外专利侵权的风险剧增;专利所属权利人的集中度极高可能妨碍自由竞争并阻碍该行业技术的发展。总之,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的专利能力建设除创造能力外,运用、管理与保护方面的能力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亟待培育和提高。为此,应促进高铁装备制造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重点培养并提升各企业的运用、保护和管理专利权、海外专利布局的意识和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扩大申请专利技术领域的范围并提供该行业专门的专利预警分析和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J].
张月花 ;
薛平智 ;
杨燕华 .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6) :88-95
[2]   中国高速铁路知识产权现状、风险及对策研究 [J].
王春芳 .
铁道建筑技术, 2016, (02) :1-4+16
[3]   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对重大装备产品质量竞争力的影响 [J].
苏秦 ;
王洁 ;
刘丹 .
软科学, 2016, 30 (02) :1-4
[4]   知识产权能力、外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成长性 [J].
池仁勇 ;
潘李鹏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01) :76-80
[5]   高速动车技术全球专利发展态势研究 [J].
李文超 ;
彭茂祥 ;
董丽 ;
林霖 ;
刘海燕 .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5, (01) :55-58
[6]   知识产权产业的定义与统计分类研究 [J].
张劲文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1) :45-54+127
[7]   专利预警信息分析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 [J].
王曰芬 ;
刘卫江 ;
邱玉婷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 37 (06) :107-111
[8]   知识产权能力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及实证研究——以某国立科研机构为例 [J].
宋河发 ;
李玉光 ;
曲婉 .
科学学研究, 2013, 31 (12) :1826-1834+1825
[9]   中国专利预警机制建设实践研究 [J].
贺德方 .
中国科技论坛, 2013, (05) :118-124
[10]   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建设 [J].
陈家宏 .
政法论丛, 2011, (04) :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