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异化的法社会学考察论纲(下篇)——以刑事冤案和刑事司法程序为视角

被引:2
作者
王永杰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程序异化; 法社会学; 冤案;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07.04.025
中图分类号
D90-052 [法律社会学];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犯罪嫌疑人与追诉机关之间,现行法律不仅没有制定体现"控辩平等、控审分离、审判中立"等理念的制度和规则,而是要求三者"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事实上,三者往往一致对外,徒具"分工"之名,而无"分权"之实,配合有余而制约不足。实践中,这种不应有的合作是造成冤案的基本原因。目前应改变"自错自审自纠"的做法,将待查冤案交由上一级司法机关或异地司法执法机关审理。刑事协商制度作为被告人与国家之间协商对话的制度样本,可以充分体现追求刑事司法和谐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寻找一条通过刑事司法实现刑事司法和谐,通过刑事程序法治实现法治的道路。法的对话理性为包括刑事协商制度在内的刑事司法制度提供一个宪政意义的对话途径。以人为本的程序和关怀人的程序是克服程序异化的根本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未决羁押制度的实证研究.[M].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编;陈瑞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权利的成本.[M].(美)史蒂芬·霍尔姆斯(StephenHolmes);(美)凯斯·R.桑斯坦(CassR.Sunstein)著;毕竞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马长山著;.商务印书馆.2002,
[4]  
国家与社会.[M].邓正来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5]  
交往与社会进化.[M].(联邦德国)哈贝马斯(Habermas;J.)著;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
[6]   从若干起冤案看人身自由的宪法保护 [J].
童之伟 .
现代法学, 2004, (05) :165-173
[7]   程序:以人为本 [J].
房保国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3, (03) :67-74
[8]   辩诉交易的理论基础 [J].
汪建成 .
政法论坛, 2002, (06) :15-19
[9]   人的解放与法治的实现 [J].
田成有 ;
孙健飞 .
人文杂志, 2002, (04) :146-150
[10]   法治的人文关怀 [J].
姚建宗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