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微孢子虫病在草原蝗虫优势种种群及空间的分布

被引:8
作者
张龙
严毓骅
潘建梅
张卓然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2] 内蒙古草原工作站
关键词
草原蝗虫,蝗虫微孢子虫,分布与扩散,感病率;
D O I
10.16380/j.kcxb.1998.s1.018
中图分类号
Q969.265.2, [];
学科分类号
07 ; 0710 ; 09 ;
摘要
在采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防治过的草场中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草原蝗虫优势种类、混合种群平均密度与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分布之关系,以及该疾病的空间分布。在防治后的当年,蝗虫微孢子虫疾病的感染率随着混合种群平均密度及靶标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的感病率的下降而降低。但是,次靶标蝗虫如宽须蚁蝗Myrmeleotetixpalpalis(一种中后期发生的种类)其感病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疾病可在不同发生期种类蝗虫之间进行有效地传播。病蝗虫在防治后第7d其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Poison),第28d则是聚集分布,第40d时也呈聚集分布。于1993年、1994年对1988年(样区Ⅱ)、1989年(样区Ⅲ)采用微孢子虫防治过的草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二个样区中,二年混合种群平均虫口密度与混合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89,r=0479)。蝗虫微孢子虫病在主要优势种,如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Bryode maluctuosumluctuosum、皱膝蝗Angaracrisspp.、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barbipes均有分布。二个样区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7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