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策略——“民族”识别的历史动因探源

被引:3
作者
托马斯S·墨垒宁 [1 ]
郎丽娜 [2 ]
机构
[1] 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系
[2]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关键词
民族”识别; 民族国家策略; 多民族国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以云南地区的多元和多样性表现为例探讨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策略和历史境遇。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民族国家策略的历史进程,发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族国家策略上的差异,以及现代中国"民族"识别的出现,是中国深远的历史情境中的一个必然结果,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现代国家与各民族达成共识的基本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6 +120-12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38 条
[1]  
论十大关系[M]. 文字改革出版社 , 毛泽东著, 1978
[2]  
The Nationless State: The Search for a Nation in 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J] . &nbsp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 1995 (33)
[3]   Qing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in inner Asia [J].
Di Cosmo, N .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1998, 20 (02) :287-309
[4]  
Historical Trauma:Anti-Manchuism and Memories of Atrocity in Late Qing China[J] . Peter Zarrow. &nbspHistory & Memory . 2004 (2)
[5]  
回回民族问题[M]. 民族出版社 , 民族问题研究会 编, 1980
[6]  
中国民族学史[M]. 云南教育出版社 , 王建民著, 1997
[7]  
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中共中央统战部编, 1991
[8]  
The Beginnings of Modern Demography[J] . Ta Chen. &nbsp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47
[9]  
Proto-Nationalism in Twelfth-Century China? The Case of Ch’en Liang[J] . &nbsp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 1979 (2)
[10]  
National and Minority Policies[J] . John De Francis. &nbsp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 .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