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附视频

被引:27
作者
陈芳 [1 ]
薛凤霞 [1 ]
陈轶群 [1 ]
刘萍 [2 ]
机构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2] 潍坊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假丝酵母菌;
D O I
10.13283/j.cnki.xdfckjz.2006.01.004
中图分类号
R711.31 [阴道炎];
学科分类号
100211 ;
摘要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30例阴道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者及200例真菌培养阴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VVC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育龄妇女,平均年龄31.01±8.43岁。单纯性VVC多见,占64.7%(149/230),复杂性VVC占35·3%(81/230)。外阴瘙痒、白带增多、性交痛是VVC的主要症状(OR分别为158.35、16.88、32.59,95%CI分别为68.38~366.73、6.03~47.28、5.97~177.90)。VVC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口交、非月经期护垫的应用、口服避孕药、既往有VVC病史、抗生素应用(OR分别为5.85、12.05、1.41,6.47,4.07;95%CI分别为2.82~12.14,5.39~26.98,0.71~2.79,3.51~11.98,1.35~12.27);避孕套的应用是保护性因素(OR=0.67,95%CI0.58~0.79)。58.7%VVC阴道pH值通常在正常范围内(3.8~4.5),92.6%的患者阴道清洁度通常为Ⅰ度Ⅱ度。结论:VVC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育龄妇女,以单纯性VVC多见。VVC阴道pH值通常在正常范围内,清洁度一般在Ⅰ度Ⅱ度。口交、非月经期护垫的应用、避孕药的应用、既往有VVC病史、抗生素的应用是VVC发生的高危因素。避孕套的应用是VVC的保护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预防 [J].
刘惜时 ;
张惜阴 .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0, (04) :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