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
被引:12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军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侯俊东
[
2
]
机构
:
[1]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与经济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来源
: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6年
/ 11期
关键词
:
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
高等学校;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在分析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高等学校内部、市场及高等学校外部(国家政策及社会文化)3个维度构建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三个制度层面
杜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杜伟
[J].
党建研究,
2002,
(06)
: 57
-
58
[2]
企业知识创新论.[M].吕军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3]
管理心理学.[M].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
管理学.[M].(美)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美)海因茨·韦里克(HeinzWeihrich)著;郝国华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5]
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宫向阳.苏州大学.2004, 01
[6]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魏子衡.河北工业大学.2002, 02
←
1
→
共 6 条
[1]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三个制度层面
杜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杜伟
[J].
党建研究,
2002,
(06)
: 57
-
58
[2]
企业知识创新论.[M].吕军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3]
管理心理学.[M].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
管理学.[M].(美)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美)海因茨·韦里克(HeinzWeihrich)著;郝国华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5]
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宫向阳.苏州大学.2004, 01
[6]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魏子衡.河北工业大学.2002, 0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