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分析

被引:42
作者
鲁兵 [1 ]
张进 [2 ]
李涛 [2 ]
卢苗安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壳; 基底结构; 南北向构造; 缓冲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地壳从沉积层底至莫霍面可分为上、中、下3层。中地壳比上、下地壳均薄。盆地基底分为结晶与褶皱基底,上基底主要为晚古生代地层,南部褶皱基底较薄或缺失,发育有北西、北东、南北与东西4组方向构造线。北西与北东两组构造线表现最强,控制了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南北分带。南北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均为隐伏构造线。腹部基底由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线相互交切而成的一系列块体组成,次一级凸起大都形成于这些块体的顶角区。西北缘发育北东与北西2组断裂,组成"H"型块断结构。准东印支运动期开始由于顺时针扭动作用,北西西向与北东向断裂组成"井"型结构。盆地南缘从84°E—91°E,大约每间隔半度,就有南北向构造线发育,这些经向构造线具有低密度、中低阻和低速的特点,为构造缓冲带,对沉积相变化、构造的迁移、油气的聚集有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及分区 [J].
马宗晋 ;
曲国胜 ;
陈新发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1) :1-6
[2]   新疆北部晚石炭世至晚三叠世地壳热演化——东准噶尔考克塞尔盖山荒草坡群的40Ar-39Ar定年 [J].
李锦轶 ;
肖序常 ;
陈文 ;
张思红 ;
李卫东 .
地质学报, 2000, (04) :303-312
[3]   对准噶尔盆地古老基底问题的一些浅见 [J].
左龙凭 ;
李铁 ;
田素敏 .
石油物探, 1999, (03) :112-117
[4]   新疆前震旦纪基底陆壳问题 [J].
刘德权 ;
唐延龄 ;
周汝洪 .
新疆地质, 1998, (03) :195-202
[5]   新疆大地构造演化基本特征 [J].
成守德 ;
王元龙 .
新疆地质, 1998, (02) :97-107
[6]   新疆北部福海地区大地构造特征 [J].
王务严 ;
吴绍祖 ;
吴晓智 ;
向书政 ;
赵永德 ;
王旭 .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01) :18-23+5
[7]   准噶尔东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J].
吴晓智,赵永德,李策 .
新疆地质, 1996, (04) :297-305
[8]   大型断裂系统在古板块研究中的意义──以中亚地区为例 [J].
何国琦 ;
陆书宁 ;
李茂松 .
高校地质学报, 1995, (01) :1-10
[9]   准噶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赵白 .
新疆石油地质, 1992, (03) :191-196
[10]   准噶尔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及含油远景 [J].
周德明 .
新疆地质, 1985, (02) :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