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关系

被引:26
作者
常俊合
岳玉山
吕红玉
任战利
邵永轩
机构
[1]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 西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热演化史; 古地热梯度; 磷灰石裂变径迹; EASY%Ro数值模拟; 生烃期; 东濮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EASY %Ro数值模拟等研究结果 ,结合构造演化及埋藏史特征 ,研究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次。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经历了 3个埋藏阶段 :印支期地热梯度约为 3 .0℃ / 10 0m ,上古生界埋藏受控于三叠系原始沉积差异 ,至印支期末Ro值多超过 0 .60 % ,有机质处于生烃早期 ,此后再次抬升至中生代末期 ;喜马拉雅早期 (古近纪 )发生大规模断陷 ,地热梯度为 3 .1~ 3 .9℃ / 10 0m ,东营组沉积后上古生界多达最大埋深 ,在凹陷北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南部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发生广泛的二次生烃作用 ;喜马拉雅晚期 (新近纪以来 )地热梯度为 2 .85~ 3 .2 5℃ / 10 0m ,新近系的广泛沉积使上古生界埋深再加大 ,但受热未超过前期。图 3表 3参 10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EASY%R模型在我国西部中生代盆地热史研究中的应用
    魏志彬
    张大江
    许怀先
    王峰
    张家政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 43 - 46+110
  • [2] 镜质组反射率反演的EASY%Ro数值模拟新方法
    宋党育
    秦勇
    [J].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03) : 16 - 18
  • [3] 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研究中的应用
    柳少波
    顾家裕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 29 - 33+98
  • [4]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定量恢复热演化史
    刘金侠,石广仁,郭秋麟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4) : 15 - 18+116
  • [5] 文留煤成气藏的发现及其对华北盆地找气的意义
    朱家蔚
    戚厚发
    廖永胜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1) : 4 - 12
  • [6]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理论及其应用.[M].秦勇等著;.地质出版社.2001,
  • [7] 华北地区煤系烃源层油气生成·运移·评价.[M].秦建中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 [8] 中国石油地质志.[M].翟光明;陆荣生主编;中原油田石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 [9] 中国北方沉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A].任战利;张世焕;.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1999,